我的第一台滑胎車 SM250 EP3 試跑

歷經緊湊的年底結案浪潮以及冬季北部經常性淒風苦雨的天氣,大叔終於能在2022年的最後一天12/31,帶阿滑(CPI SM250)跟著車友(原 SFV/SV650車友)出遊去了.

這次路線很簡單,就是繞行大叔住家後山後繞著石門水庫走.路經115–>竹71–>桃67–>竹28–>118(羅馬公路)–>台7–>台4,全程約140KM, 路上包含了絕大多數常見的路型與速率,谷歌預估耗時約 3:47,算是個剛剛好半天跑完的路線.

sm250 test ride 01

以下總結這陣子騎乘發現的問題:

動力充足但車身跟不上

當然,250的動力是怎樣也無法跟大型重機相比的.所謂的充足,是以白排檔車的角度來看.

SM250可以輕鬆的以80-90km/h的速度(表速)巡航,整個加速過程也不拖泥帶水,算是輕鬆寫意.以白牌車而言,他的動力水準可算優等生了,要往上逼到140-150km/h的表速應該也不是難事.(聽說 SM250 的時速表很快樂,實際速度可能比想像的更低)

這裡說「應該」,大叔的確沒把這台車騎到這速度,因為,太可怕了~

這速度在大叔騎短刀時,其實也不算稀奇,很容易就不知不覺達到.但在SM250車上,卻很難.不是動力問題,是懸吊問題.公路上過軟,又很長,前傾角又很小的前叉設定,在時速超過100km/h時就有明顯的不安定感(其實過90km/h大補油門就有明顯的晃動),過115km/h後已經出現輕微的死亡搖擺,到130km/h若不鬆油門,劇烈搖晃的把手帶給騎士的下場必然很淒慘~

關於SM250車身設定的問題,先前已經腦補很多,只是自己親身驗證後感受更深刻.

  • 若以滑胎車來看(胎匡設定的確是這樣),道路穩定性太差
  • 若以林道車來看,車身經不起摧殘而且太重

難怪這台車多數人強化的走向多為滑胎車,以更換更為粗壯的倒叉來改善前懸穩定度,延後死亡搖擺的產生.大叔之後可能會先以狗骨頭的方式降低副車架來讓前傾角更大,這樣應可提供更高的直行穩定性.

排氣聲浪太粗暴

即使是原廠管,音量也遠大於改管的 SFV650.

雖然音色不會不好聽,但澎湃的排氣音量絕對讓你不敢在冬日的早晨直接在住宅區發動!若要當作日常用車,排氣管音量問題一定要處理.

沒有油量指示

是的,這次大叔又在荒山野嶺耗盡油料了.只是這次有車友在旁,問題不大.

一位車友幫忙找吸管,一位貢獻寶特瓶與油料,就這樣完成加油補救.

sm250 test ride 02
使用吸管+寶特瓶將油抽出

SM250 原本就是沒有油表的設計,只是連低油量警告也沒有.雖然有預備用油的開關,不過這兩次顧路實測是毫無作用.若要當作日常用車,不是該換有油量感測的油箱,就是要把預備用油的油路修好.

非常耗油

以這次油量耗盡後取車友油料撐到加油站約20KM的路程,耗費油料近1公升,也就是說,這台車僅有約20km/L的油耗水準… 這比短刀的平均24km/L還低啊~~~~同行的小阿魯(Suzuki GSX-R150)隨便都有40km/L以上的實力.

這車若真要拿來日常使用,可能要想想了.

易疲累、椅墊無法久坐

疲累可能是不習慣這樣的坐姿,或者已經習慣短刀的速度,要 SM250 保持相近的速度前進,油門開度勢必多一些,因此在無形中造成身體疲累,我想這部分經過磨合後可以改善.

不過這台車的椅墊是出了名的難坐,大叔即使不斷地變換位置與姿勢,細長且支撐性不佳的坐墊帶給臀部的痠痛感還是持續累積.在更換/改良椅墊前,大叔是不會帶她出遠門的~


說了這麼多的缺點,還是無損騎車跑山的樂趣.

SM250的直路行進性能雖然不怎麼樣,但單缸250cc的動力搭配較長的懸吊,在山路上其實反而如魚得水.入彎容錯能力極佳,出彎時豐沛的扭力也能立刻扶正車身快速脫離彎道.而且相對短刀輕了近80公斤的車重,變換車輛重心時更快速、更靈活,整個過程充滿樂趣.

大叔真要好好思考這輛車到底要往哪邊改了~~~~

sm250 test ride 03
佛陀世界攝影點

這沙發我要了

    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