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北半島淋雨團 – 2021/10/21-24

雖然延續去年淋雨團理平頭祭改祈晴傳統,但今年的儀式似乎無效.不但如此,老天爺還賞了我們三天的滂沱大雨~

好事多磨

今年,因為疫情與其他種種的原因,淋雨團的時程從原本預定的 9 月一直拖到 10 月底才成行,一直到訂完飯店,還是有被迫放棄的可能性.即便如此,或許大家都悶壞了,這次參加人數從去年的 5 車,暴增到 15 車,而且男女比例達到接近 1:1 的地步.

令人感動的是,淋雨團員無不各自積極準備或是排除萬難來參加.

  • 為了跟上隊伍,不熟悉山路騎行的女性車友特地利用大叔給的路線,提前一個多月進行密集而且持續的繞行練習.但卻在終於能掌握其中基本概念與訣竅時,出了與山路無關的車禍.所幸人無大礙,只是車損嚴重到必須搭乘其他車友的車參與了
  • 老天還真喜歡捉弄人,在前往埔里會合的路上,這位女性車友搭乘的順風車卻在 61 快速道路上發生爆胎.所幸人無恙,只是必須立即更換輪胎.即使這樣,依然阻擋不了他們參加的決心.
  • 另一位,是在自己故鄉都會迷路的大路痴,導航只會讓他離家更遠.而這次也做了人生首度的挑戰:單獨從花蓮騎車到屏東與車友會合,再出發至集合點:埔里.原本只能羨慕、沒打算參加的他,即使必須再早一天出發以確保時程,即使必須早一天脫離隊伍獨自回程到花蓮,還是前來了.
  • 最悲情的莫過這位了,出發前兩週發生了造成鎖骨斷裂的車禍,手術後雖人無大礙,但仍須一段復原的過程,而他最擔心的卻是可能無法參加本次行程了.回診只問醫生:「我可以騎車嗎?」面對醫生的無情拒絕,即使只能開車跟隨當保姆,也心甘情願.(撕心裂肺其實~)
  • 這次,大叔的後座也參加了~明知要面對未來連續三天的雨戰,她也依然想挑戰看看.

大叔其實不知這次的半島行有何特別,可預見的就是三天的雨戰.但沒有一位團員因為天氣或是行前的不順遂而打退堂鼓.而且,除了不情願的保母車,通通都選擇繼續以騎車的方式參與(看官該不會認為騎重機的,沒有四輪吧… ).也許是這份英雄惜英雄心靈共通,整個淒風苦雨的行程卻充滿了歡笑聲~

出發

這次行程規劃對重機而言,其實非常軟,非常容易達成:除返家外,每日僅推進近200KM.最麻煩的反而是整隊、著裝~

集合日

除台中車友外,各自出發(其實還是有帶團)至埔里住宿

第一天

埔里出發,經武嶺走台7甲線至宜蘭(因大雨放棄幾個停留點)

20201 淋雨團

2021淋雨團-小瑞士花園

第二天

宜蘭出發,經極東三貂角、極北富貴角至淡水(因大雨放棄不厭亭與106縣道)

20201 淋雨團

20201 淋雨團

2021淋雨團-芊芊河畔

第三天

淡水經 61 快速道路,各自返家

苦盡甘來

這次的行程,與其說是車隊活動,其實更像是老友的聚會.在共同經歷了雨戰、低溫、泥濘路段… 的考驗後,似乎產生了同袍的情誼,讓原本友善的相處轉化為自在.

大家決議在宜蘭的住宿選擇包棟民宿(芊芊河畔休閒莊園民宿),晚餐與之後的交流活動當然是重頭戲,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烤肉.一群喜愛重機的人,天南地北的聊著,有的忙著烤肉,有的準備多到嚇死人各種鮮蝦料理,甚至還有車友去搞了煲湯.相對於白天受虐的行程,這環境如夢似幻.大夥兒打鬧、互揭瘡疤,就像是認識了很久了老朋友.

2021淋雨團-蝦料理

現場的「酒促先生」非常盡責,沒有人沒喝飽,沒有一滴酒被遺留在那裡…

隔天,花蓮一哥獨自繼續完成自己的挑戰,我們則繼續未完的行程.

到了淡水,依然下雨(海岸線沿途可謂狂風暴雨).入住(長緹海景飯店)後的晚餐,我們選擇步行至附近的「黑殿」品嚐大師車友推薦的簡餐.通常選了這種正餐類型的,大多就洗洗睡了.不過這群人沒打算就這樣結束今天,沒小酌一下是睡不著的.

雖然大叔先前詢問過飯店,可否租/借一樓的咖啡廳作為我們聚會之用.無意外的,飯店因顧及其他住客的權益,無法提供這樣的服務.沒這麼容易放棄的團員,卻把腦筋動到停車場上去了~

2021淋雨團-停車

沒錯,飯店是重機友善.不但依約定預留重機車位,還特別用三角錐圍住並註明「重機專用」.但我沒想到,飯店竟然同意我們使用停車空間以及原本就有的戶外桌椅.還幫我們切片喝龍舌蘭要用的檸檬,連同鹽巴也無償供應了.

2021淋雨團-檸檬

於是,宜蘭烤肉聚會的歡笑聲,繼續在淡水延續了~

「酒促先生」依然發揮專長,把桌上擺滿了的各式啤酒以及龍舌蘭再度一一消滅到我們肚子里…

散會

沒有依依不捨,大家各自回去面對自己的人生.只是,我相信下次的聚會已經在團員心中悄悄萌芽~

其實,不知是不是老天的刻意安排.這次淋雨行程,若沒有保母車的支援,可能不會這麼順利.

 

雜想

其實大叔自己也常在想,明明四顆輪子的交通工具可以更舒服的帶你到目的地,瀟灑的完成旅途,甚至連家中老小都可以一起帶上輕鬆參與,為何喜歡用這種近乎自虐的方式旅遊?

後來我發現,這問題應該這樣問:『你想用什麼方式感受旅途?』

汽車,很舒適,在台灣特殊的法規下,長距離可以更很快的到達目的地.但旅途中,你從 A 點進入一個鐵盒,到達 B 點後享受旅遊.這中間,你的感受來自於鐵盒子提供的設備,與外界沒有直接的關聯性.回程亦然.

機車,很不舒適,尤其是對後座.但是旅遊從上車就開始,你的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體感都直接與環境息息相關,沒有內、外的分別.你的感受極為完整,當然包括風雨、低溫、熱浪、離心力、引擎聲~

哪個比較好?都好!你愛的方式就是好方式.

但前提是,不用去質疑別人的方式.

不過大叔由衷希望,沒有感受過機車長途旅遊的朋友,來感受一次吧.也許,你會找到屬於你的新大陸.

後記

與車友借的 Insta360 One R 真是好物!大叔已把這設備列入認真考慮的清單中了.真要說缺點的話,

1. 整個剪接流程要耗費的時間真多了不少,這點讓我卻步.
2. 很依賴軟體,幾乎無法直出.
3. 體積其實不小.但可更換組件變成一般運動相機模式,這又很實用.

另外,BKS1 舊款的接頭,在這次北半島的行程中放棄抵抗雨水入侵,主機進水了.第二天開始發生連線斷斷續續的狀況,並且產生各式惱人的雜音,第三天就直接無法開機了.使用舊款 BKS1 要雨戰的車友,請注意要有備案或是自行補強.

後座使用的 Moto A1,完全沒有進水的問題.不過音量調整棒,卻在這次行程中意外的斷了.大叔已用差不多長度的螺絲代替.

圖集

這沙發我要了

    發佈留言